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与我们联系

  http://www.xiyoujiwang.com   近日将举办高空猴王申奥特技表演会,敬请关注!     
返回首页 名著欣赏 相关论文 猴年说猴 评桃会 作者研究 相关活动

相关论文


 

<西游记》中的“神通”与现代科技文明

一兼评吴承恩科学幻想小说《西游记》

杨大生

    吴承恩著作的《西游记》,是明清时期“四大奇书”中的最奇书,是一部想象瑰丽、神采飞扬而又堂奥深邃,充满“幻、趣、怪、玄”色彩的科学幻想小说。

    早在晚清时期,就有人评价《西游记》是一部“宜于凌虚”、太蒙头盖面的“科学小说”(《晚清文学丛钞》中侠人评),我认为这是很有见地的.只要我们借助孙悟空神通广大的“金箍棒”.拨开《西游记》评论中五光十色的彩雾,就会看到在我国古代小说中罕见、而《西游记》中所体现的科学幻想的特质。

    吴承恩的《西游记》和宋元以来的西游故事.都是依傍玄奘本传里纪载的西天取经的宗教历史故事。唐僧玄奘为了探究佛经教义,他以“宁死在半路,也决不东退一步”的坚韧顽强的毅力,毅然决然到天竺取经.在当时交通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唐僧带着少数随从,“一意孤行”,越过千山万水,历经艰难凶险,前后花了十七年时间,来往行程十万八千余里,游历了一百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足迹遍于西域和五印度.终于取得六百五十七部梵文佛经,凯旋长安。《西游记》描写取经途中遇到的许多妖魔鬼怪,多为自然界的险阻和困难的神化,诚如胡适《西游记考证》所言:唐僧取经遭遇的那些困难,“本是事实,夹着一点宗教的心理作用。他们最能给小说家许多暗示。沙漠上光线屈折所成的幻影渐渐的成了真妖怪了。沙漠的风沙渐渐的成了黄风大王的怪风和罗刹女的铁扇风了,沙漠里四日五夜的枯焦渐渐成了周围八百里的火焰山了,烈日炎风的沙河渐渐的又成了八百里‘鹅毛飘不起’的流沙河了…“这个事件本身的传奇性,经过民问艺人的不断创造,就逐渐离开史实而有了越来越多神异的内容。

    吴承恩的《西游记》与他的祖本平话、杂剧最大的不同是把“唐三藏西游记”(《释厄传》)变成了“猴王传”。作者如此串换主人公的重大改动,其主要目的可能是:欲构造科学幻想的神话世界,塑造猴王孙悟空大闹天宫地府和取经途中荡妖降怪、如此神通广大的艺术形象。作者尽管仍以西域途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展开情节,将所经历的千难方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为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作品却着力赋予了孙悟空一双洞察秋毫的“火眼金睛”以及作者脑力所能及的一切科学幻想的神通威力。经过吴承恩如此精心架构安排,于是,我们在全书的正面舞台上看到的都是英雄人物孙悟空在迢遥的西方途中斩妖除怪,战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而唐三藏退而成了孙悟空威武壮阔的科幻表演的活道具,仅仅是一种必要的陪衬和铺垫.全书几乎都是孙悟空“无往而不战斗,战斗无不使神通”的奋斗史,最终是降妖服魔取得真经,歌赞了“取经唯诚、伏怪以力”(肖娴联语)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小说实为人类战胜自然、向未来科学挑战的神奇凯歌。这凯歌声里,包蕴者历代劳动人民在风波人世、艰难岁月中能掌握自己命运、获得“自由王国”的理想企盼,以及对于中华民族科学技术水平进入世界之林的渴求。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科举技术,历来处于世界前列,有过惊人的辉煌历史。正如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驻华使馆科学参赞李约瑟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序言中所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他在书中论证了世界上许多重要科学的发明都受到中国科学技术的启发。在我因古代秦汉以后的文化高潮的推动下,我国的科学技术逐步发展。在自然科学的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学、医学、药物学等学科领域。有的成就超过西方一千年之久,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处于世界的最前列。至于技术,如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的贡献就更大了。但是到了近代,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有了迅猛发展,而我国自十六世纪以来,即吴承恩生活的时代开始。其科学技术发展却缓慢下来并逐渐落伍了。尽管如此,当时已出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复杂性科学”新思维的萌芽;明代也曾涌现了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和宋应星等伟大的科学家。出版了他们在药学、农学、地理学和手工业技术等方面的不朽著作。但和西方近代科学相比较,还是处于经验科学的阶段。在这样的科技文化背景下。人民群众把科学技术腾飞的愿望寄托于“科技幻想”和神话传说上,是很自然的事了。吴承恩的家乡淮安是南北通衢要津,吴承恩故居附近有若干“会馆”,也是中西科技文化及商品交汇的场所,信息十分灵便。因此作者能顺应人民群众的要求,用科学幻想的艺术形式,别开生面地创作出百回本的不朽著作《西游记》。在吴承恩如椽神笔勾勒下的孙大圣“火眼金睛”、“七十二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大闹天宫、龙宫、地府”、勇闯“八十一难”除魔灭妖百折不回……与三清观妖道赌赛祈雨时,他可以对雷、电、风、雨之神任意发号施令,而诸神无不唯唯是从。这样用想象或潜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的描写,反映了人民大众在现实生活中对科技进步的理想和希望改天换地,创造利技生产力的业绩…。

    孙悟空,是吴承恩笔下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一个科幻精灵。其个性是多侧面的,作者赋予孙悟空的超人的“法术”“神通”,即体现人类先进科技发展方向的光辉形象。无疑是为读者广泛喜爱的一个很重要的侧面,有着特定的社会价值取向。

    当代每个读者在看完百回本《西游记》后,都会惊奇发现:书中科学幻想的广大“神通”,在如今二十一世纪初,不是大多已实现或正在成为现实吗?《西游记》中的“神通”与现代科技文明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认为,这是西游记研究中的一个“盲区”。也是一个“奥区”。

    如果我们把近400多年来现代科技文明的巨大成果好好分析一下,往往可以窥见我国历史上科技探索的深刻“胎记”,可以看到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科学幻想的巨大“投影”,如:“呼风晚雨,驭雷布云、腾龙驾雾术”与气象卫星、遥感探测、人工改造大气,“一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腾云法”与隐形飞机、火箭、飞船、“千里眼”、“顺风耳”与雷达、预警机、手机、电视、微机;毫毛变术的“身外身法与生物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炼丹术与现代化学医学;“火眼金睛”与微光夜视、光学望远显微技术;“闭水法”与潜水衣,潜水艇;“砍不烂、烧不化”的猴精与现代机器人;“如意金箍棒”与现代远距离杀伤性武器:“七十二变”万变不离其宗与近代物理学物质不灭定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从整体看来。两相比照,当然已经面目全非,但是从它的共性及内在联系分析,或原理、或功能、或技术、或规律来深究,穷源探本,往往能洞察出《西游记》中的科学幻想和现代科技文明成果两者之间有某些微妙且相似的脉络所在。这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却却又被美国著名科学家乔治.萨顿所言中,他在1930年于布朗大学所作的演讲《科学史上的东方和西方》中反复强调说:“实际上科学的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不要忘记我们科学家的灵感来自东方”。我想,这“种子”与“灵感”一定会包括被美国人称为《猴子与猪》的西游记中的东方科学幻想对西方科学家的启迪吧!神魔小说《西游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集大成的科学幻想小说:“西游科幻文化”启迪并代表着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先进科学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这已被科技发展史所证明了的铁的事实。当初,在明代理学盛行、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吴承恩能在《西游记》创作中突破理学的束缚,用科学幻想的神话笔调反映科技进步的时代要求,阐发“人定胜天”新的思想理念,实属难能可贵。吴承恩是十六世纪杰出的神话大师和未来学家,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土壤中,堀起的人类现代科技文明的“预言家”。作者其人其文都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本人撰写此文的目的并非标新立异,而在于引导读者阅读名著《西游记》中神通广大的诸类法术时,对现代科技文明和先进文化,有新的联想、新的触动、新的创新、新的尝试,一起去破译这长达四百五十年的“西游科幻文化”的科技密码,即解开《西游记》中“神通”与现代科技文明两者关系的奥秘。

    现将《西游记》中的科幻“神通”与现代科技文明成果,两者之间,凡有着微妙神通之处的,试举几端,以饷读者。

    一、“呼风唤雨术”与现代气象科学

    历史上精通天文地理的诸葛孔明“借东风”的神奇,令人们惊叹不已。无独有偶,《西游记》第45回中孙悟空对着一群司雷电风雨之神也能够发号施令:“但看我这棍子,往上一指,就要刮风.”那风婆婆、巽二郎没口的答应道:“就放风”!“棍子第二指,就要布云。”那推云童子、布雾郎君道:“就布云!就布云!”“棍子第三指,就要雷鸣电灼。”那雷公、电母道:“奉承!奉承!”“棍子第四指,就要下雨。”那龙王道:“遵命!遵命!”充分写出了孙悟空在自然之神面前的雄伟气魄和强大威力。这种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科学幻想,非常生动地反映了古代人民驾驭自然的热烈愿望和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这是古代人民“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集中表现。

    作者在借助科学幻想之神棒征服自然力的同时,时时不忘其代替胸中的“斩邪刀”来剿灭现实社会中的“五鬼”、“四凶”,以伸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如《西游记》45回孙悟空布置自然之神布云、打雷、下雨时,特别命令雷公邓天君说:“老邓仔细替我看那贪赃坏法之官,忤逆下孝之子、多打死几个示众!”这与吴承恩本人在《二郎搜山图歌》中所表现出的“英雄”、特别仇视“沙虫”的思想,何其相似乃尔!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除了孙悟空以外,猪八戒也是个“纠纠威风欺太岁,昂昂志气压天神”的英雄.尽管他的外形、衣着和气质,都活脱脱地像个普通劳动者:“是一条黑胖汉。”“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但作者仍然赋予他“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的神通。由此可见,能“呼风唤雨”,使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直是千百年来普遍老百姓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善良愿望。

    其实,作为研究地球大气圈的一门科学的气象学,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短短的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由于电子计算机、气象卫星、微波等新技术,以及各种新型雷达的相继诞生并引入气象领域,才使这门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60年4月世界第一颗气象卫星邀游太空,揭开了从空间鸟瞰全球大气的序幕,中长期天气预报逐渐走上定量化的轨道。天气预报是人类认识大气的结果,但不是气象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改造大气,把吴承恩《西游记》中孙悟空对雷公、电母、风婆婆发号施令的科学幻想术,亦即把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渴望的“呼风唤雨”的美好愿望付诸现实。

    1946年用飞机在层积云中播撒固体二氧化碳(干冰),五分钟后,播撒区出现降水,雪幡一直延伸到云下700米左右。这次历史性试验的成功。标志着近代气象学中人工控制天气的开始。尔后,碘化银冰晶核的发现,进一步奠定了人工控制天气的基础。如今,人工消雹、人工消雾、人工消闪电、人工影响台风的试验均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人类将开始进入真正“呼风唤雨”。“控制天气”的时代。我想,如果吴承恩再世,也定会“今日欢呼孙大圣”的吧!

    二,“筋斗云”、“腾云法”与现代航天技术

    《西游记》第二回中,菩提祖师向孙悟空传授了“神仙腾云法”;跌足而起。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可“朝游北海暮苍梧”,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这一夜,孙悟空即运神炼法,会了筋斗云。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只要抽身,纵起筋斗云,就“径回东胜”;或将身一纵,跳起去,一路筋斗,就直至笔峰山…你看,这二十世纪才兴起的空间科学与现代航天技术,在吴承恩科学幻想的思维及其神笔描述下,是多么的活灵活现,是何等的“长生之美”。

    人类能象大鹏鸟那样在空中“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毛泽东《念奴娇》),这是我国古代人民一直就有的渴望。令人欣慰的是:2002年3月25日,我国“神舟”3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在轨道上运行7昼夜,环绕地球108圈,顺利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于4月1日成功返圆,准确着陆。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中国人飞天梦圆在望。据报载:“神舟”三号飞船上的“模拟宇航员”在遨游太空数百万公里后安然无恙。我想:《西游记》中擅长于“筋斗云”的齐天大圣,如果再世的话,也会望尘莫及,自愧不如吧!

    当然外国人也有“腾云”飞天之梦,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航天器是在前苏联在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东方号”载人飞船。现代火箭专家冯·布劳恩,从小就具有创造才能,敢予探索。

一直从事火箭研究工作,领导制造了“土星”火箭,把“阿波罗”载人飞船送上了月球。揭开了世界字航史上崭新的一页。至此,吴承恩科学幻想的“腾云法”“筋斗云”,才被现代航天技术的现实所取代,而且大大超越了《西游记》中神话所能及的想象范畴。然而,令人隽永又饶有趣味的是:尽管孙悟空有一筋斗十万八千里的腾云术,但在《西游记》第七回里孙悟空却始终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在这童话式的夸张中。吴承恩幽默地揭示了任何科技手段的发展,均摆脱不了人们对客观自然规律认识的局限性。换言之,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局限的“紧箍儿”牢牢制约着科学技术“筋斗云”的腾跃与发展。这种理性的认识,是科学幻想小说作者吴承恩的神来之笔。

    三、“千里眼”、“顺风耳”与信息高速公路

    在道教天后宫前殿两侧塑有两尊神像:一个是千里眼,四肢裸露,散披衣裤,右手执叉,左手搭凉棚作远视状;另一个是顺风耳,袒胸露肚,略披袍褂,左手提着一条红蛇,蛇缠绕手臂,右手持一方天画戟.侧耳作听音状。千里眼和顺风耳在《西游记》里影响很大,此二神是玉帝的得力耳目。被玉帝驱使当差,是个专门刺探他人情报的不光彩角色。孙悟空闹东海,偷神针,搅地府,改生死簿之后,东海龙王和阎王上告到天庭。玉帝询问“妖猴”的来历:“是几年产育,何代出身,却就这般有道?”一言来已,班中闪出千里跟和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一奏明,信息准确无误。超越时向、空间的屏障,凭借人类肉“眼”,“耳”等五官功能的延伸,就能把任何事物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自,这是何等的神奇呵!如此科学幻想出来的“千里眼”、“顺风耳”,是人类美好愿望的集中体现。

  “科学幻想是通向真理的先导和桥粱”。经过近数百年艰辛的科学探索,如今,现代“千里眼”、“顺风耳”—一全方位雷达、无线电视、可视电话、手机、微机IIIO~一个个悄然诞生了。在二战中,美国空使用的E-3预警控制机,已经成为空军一切战斗行动的“千里眼”、“顺风耳”。美国运用先进的全方位“空中雷达”这种革命性武器,能够发现从来袭的轰炸机到德国潜艇了望塔在内的任何物体,令盟军在一些最为关键的战役中获得优势和制胜权。

  我们在新世纪伊始,从国家信息产业部传来一条好消息:经过半年时间的大规模扩容,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已经提速16倍,总频带宽度达到800G,我国的宽带网络正方兴未艾,其未来前景令人鼓舞。作为Interner的诞生地和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的美国,继1993年宣布“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又在1996年宣布了“超高速光纤网”计划,其首要目标就是将连接国家级研究机关和各大学实验室之间高速网络的速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00倍,一条畅通无阻的信息高速公路即将展现在我们脚下,在五彩缤纷的信息化世界里众多的“千里跟”“顺风耳”正在路的前头向你招手昵!

    四、“身外身法”与生物克隆技术

  《西游记》第二回中,水帘洞洞主孙悟空遇到水脏洞洞主混世魔,见其手拿板大的钢刀,十分凶猛,“即使身外身法,拔一把毫毛。丢在口中嚼啐。望空喷去,叫一声‘变!’即变做三二百个小猴,周攒簇”。将那大小妖精,尽皆剿灭,十分厉害。一日。他来到傲来国兵器馆,打开库门,见里面无数器械,于是又如法炮制个“分身法”,用一把毫毛变做千百个小猴,把个兵库“尽数搬个罄净。”

    亏作者吴承恩想像得出,“一根毫毛变一个小猴”,这不就是四百多年前“生物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的科学预言吗?!

    2002年1月4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染色体组科学综合研究中心在世界上首次绘制成功的黑猩猩的染色体组图谱。黑猩猩的染色体与人的染色体差异精确到只有1.23%。这项重大研究有力揭示了生物基因与人类生命科学的联系,多角度解释了生命的复杂性。

    克隆是人类设计后代的又一种科学方法。至2001年初,已有三位研究人员分别宣布自己在进行人体克隆,这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克隆的新纪元开始于1996年,当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伊恩.维尔莫特科学研究小组向世界宣布,世界上第一头克隆绵羊“多莉”诞生时,全世界的报纸都用《你好,多莉!》的标题作为头版新闻表示欢迎。随后,科学家们又用同样的方式克隆出山羊、老鼠、母牛等生物…然而,在我国400多年前明代的吴承恩,凭借科学思维的合理想象,用猢狲的“毫毛变术”,向人类展示了生物基因向人类生命转化的生命科学的灿烂图景,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呵!

    五、“火眼金睛”与微光夜视技术

    自古以来,人类就渴望有一双能透视黑夜洞穿一切、直至分辨虚实真伪的“火眼金睛”。400多年前的科学幻想大师吴承恩,顺应了人类的意愿,在《西游记》中,睿智地把人类的这种渴盼,转换成虚幻的神话,第七回中,太上老君到兜率宫,将孙悟空推入八卦炉巾,将火煽起锻炼。结果,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熏红了,炼成个“火眼金睛”。齐天大圣形神俱备的英雄本色,就体现在这对火眼金睛上;孙悟空与妖魔鬼怪斗争,善于分辨善恶邪正,洞察秋毫,也还是凭借他那对火眼金睛。作者施展了他的巨大的想象力。用科学幻想炼就的“火眼盒睛”,大大拓展了我们人类的视觉领域,弥补了人类肉眼在空间、时间、能量、光谱和精神本质方面分辨能力的不足。而且能以人眼的自然观察习惯来显示图像,使唐僧师徒四人在日夜兼程极其艰难的取经途中,战胜各种妖魔鬼怪及凶灾险阻成为“可能”。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光夜视仪的诞生,使人类对“火眼金睛”洞悉万物的视觉上的渴望,逐渐成为现实。21世纪,被人类预言为“光电世纪”,引领人们冲破黑暗的徽光夜视枝术方显身手。微光夜视技术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目标转换(或增强)成可视影像的信息采集、处理利显示技术。先将来自目标的人眼看不见的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然后再把电信号放大,并把电信号转换成人眼可见的光信号,这种光一电一光的两次转换乃是一切夜视器材实现夜间观察的共同途径。微光夜视仪,在星光条件下,可以观察到800米距离上的人员和1.5千米距离的车辆,微光摄像机远距离传输图像功能可超过10千米。

    在现代战争的新闻报道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幅幅黄绿色的反映夜间战场状况的影像。这些精彩的报道就得益于微光夜视技术。事实上,不仅在新闻领域,而且在军事、海洋勘探、水下救援、天文观察、公安监控、野生动物研究等领域,微光夜视技术均大显身手。机场、车站的行李检查设备,银行、医院和家庭等地方所用的昼夜保安、监视或监护系统中,也常常使用微光专业产品;大家所熟悉的电视类型的医用X射线透视检查系统,也应用了微光技术。

    当然,如果真要创造出象《西游记》中孙悟空那善于分辨善恶邪正的“火眼佥睛”,尚需科学家们进一步的艰苦求索。

    六、“长生不老术”与现代寿命科学

    《西游记》中孙悟空渡西洋大海、幸遇菩提祖师,传了他一个“与天同寿的真功果,不死长生的大法门。”接着,孙悟空偷吃了可与日月同庚“九千年一熟”的仙寿桃;又把仙家至宝的五个葫芦“金丹”倾出来“都吃了。如吃妙豆相似”。作者吴承恩处心积虑地赋予孙悟空“长生不考术”。成为一个“无死无生”的神仙。这既体现了人类初始就有的对延长寿命的善良愿望,同时也是作者构架小说故事情节的必然逻辑要求。小说第七回,大闹天宫的故事为后来的唐僧西天取经情节培养了护法柙。唐僧取经路上每次遭逢的魔难几乎都有生命危险。八戒、沙僧,白龙马亦都有个生死问题未解决,承担保护唐僧平安取经的任务,只能由一个无生无死的神人来完成。吴承恩通过大闹天宫把孙悟空锻炼成无生死之人的意图是很显然的。五壶丹使孙悟空获得永生不死的功效,并运用三味火,锻就金钢之躯,经受住了雷打之灾的考验,成为永远不死的“妖仙”,所以才能在日后保护唐僧时演出六进妖精肚皮,利用挖心战术制伏妖精的故事。

    世上真有“长生不老术吗”?我国战国中期,曾有齐威王、秦始皇等国君派出探险家和童男童女入海寻求仙药,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于是,荒诞的炼丹术应运而生,所谓的丹药,按今天科学的分析,无非是些化学制品,大都具有毒性,吃了之后,不但不能长生不老,反而会中毒死亡,唐朝就有六位皇帝为求长生而贪吃丹药送了性命的。不过,炼丹和医药本来有着密切关系,在长期反复的实践中,方士们也会炼出一些有用的药物来,用以治疗疾病。此外,他们--次次地试验,竟然发明了火药,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出去的。”炼丹术成为近代药物化学的前驱,并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这是古代炼丹家们所始料未及的。

    长命百岁过去是现在也是我们所有人的良好愿望。所不同的是,过去要实现这一愿望极其渺茫,但现在实现这一愿望则比较容易了。纵观人类寿命的历史,科学对我们的承诺是:要想获得更长的寿命,一靠未来医学的突破,二靠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其合理科学的生活方式。日本冲绳岛有130万居民,他们是迄今世界上最长寿的居民,其主要标志是该岛有约400名百岁老人。冲绳岛百岁老人与总人口的百分比几乎是西方发达国家的4倍。那么,又是什么因素使冲绳人长寿的呢?据调查发现,冲绳岛的生态环境美,无污染,酷似《西游记》中的花果山仙山福地,水帘洞古府神州。冲绳岛居民不抽烟不酗酒,饮食很少有肉类,四分之三来自植物、水果、蔬菜和食物纤维,也类同花果山猴狲们的生活方式,因而能让心血管病、癌症等所有不利于长寿的因素退避三舍。所以,即使将来科学能对我们的寿命作出更多的明确承诺时,相比而言,那种“美猴王享乐天真”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也将永远是对我们长寿的最大最好和最有效的承诺。

    根据现代寿命科学研究成果,人类如果排除了地球上化学的环境污染,其平均预期寿命可延长到160岁左右。美国有一项生命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如处于恒温休眠状态下,生命可在世界上存在数百年。这和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设想的“何期有三五百载”“常躲过瘟君之难”,还真有点差不离呢!如果有人倘若真要寻求“长生不老术”,成为“无灭无生”的神仙,在当今看来,确是滑稽可笑的,不过是违背生命科学规律的异端邪说罢了,科学幻想不同于科学假想,由于作者科学认识的局限性,不免产生一些不符合科学规律近乎迷信的东西,则足需要我们进行批判的。

作者:杨大生(高级政工师

 
 

返回目录

本网站由中国江苏省淮安市吴承恩西游记研究会建立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海北路50号 邮编:223001 电话:0517-3906239